党史学习教育(隐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三湾改编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1年05月27日 15:31浏览次数:

【事件背景】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

【主要内容】

党指挥枪: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于是组织了全国范围的百余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也标志着党对军队领导的开始。党指挥枪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的。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开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

党建连上:1927年9月30日秋收部队到三湾村,在毛泽东住的“泰和祥”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会议。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渡提出各种异疑,陈浩、徐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讨论异常,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官兵平等: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这一新兴事物给当时的士兵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后他们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曾经担任过士兵委员会主任的宋任穷说:“我在营里担任士兵委员会主席,士兵委员会是选举产生的。按选举名额,由连里选出一些委员来,三个连的委员组成营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没有设立什么机关,没有专职办公,只是遇事开会研究。士兵委员会是党代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放在连里面,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经济。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 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部队缩编:将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全团缩编为七个连,五百多支枪。第一团辖第一营和第三营,缺第二营,每营编三个连,另单独编有一个特务连,也叫第四连。团直属队有团部、政治部、辎重队和卫生队等单位。革命动摇分子师长余洒渡的权力被架空,同时,原有的军官队也被取消。改编后,第一团团长是陈浩,团副是韩壮剑(原名韩毅),参谋长徐庶;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辎重队队长范树德;卫生队队长王XX,党代表何长工。特务连连长曾士峨,党代表罗荣桓。

【历史意义】

党始终是军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鼓舞者,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革命的军队。离开了党,一切都要失败。我军的整个历史,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历史上对于党的集体领导制,曾经发生过多次动摇,每一次动摇,都曾使部队在政治上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些教训都是极为深刻的。三湾改编的重要历史意义,就在于正是从这时开始,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的革命军队的基础。后来,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从政治、思想方面肃清旧式军队的残余习气,更加完整地建立了和形成了革命军队的组织、制度和作风。

毛泽东同志的系统的建军思想,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通过实践逐步完成的。到红四军九次党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毛泽东同志建军的一套经验,便基本总结起来,这就成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光荣传统。几十年来,它一直对革命战争和军队的建设起着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