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侯学勇

信息来源: 山东政法学院 发布日期: 2020年01月30日 00:00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侯学勇,男,1977-,山东冠县人,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法理学、法学方法论、法律论证理论及法律修辞学等内容研究享受2016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综合素质优异,多次荣获山东政法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师德标兵”、“青年科研骨干”,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丰富,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39篇,其中25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集)刊;主持教育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山东省社科规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其他成果奖励4项。连续两次获山东政法学院科研工作突出奖。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山东政法学院2006年科研项目《法律论证理论研究——司法视角下和谐社会之构建》(SZF0611B,2006年10月立项,200811月完成;

2.主持山东省教育厅2007年度社科计划项目《法律论证中的融贯论研究》(S07WA10,2007年7月立项,200811月完成;

3.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司法过程中的融贯性理论研究》(09DFXJ02, 200911月立项,20106月完成;

4.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基于现代传媒控制的视角》(10CFXJ04),201011月立项,20126月完成;

5.主持山东政法学院2010年科研项目《司法行为中的证立理念研究——法律证立的基本要求》(2010F02B),2010年10月立项,20129月完成;

6.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法律修辞在司法中的作用研究》(12BFXJ01),201211月立项,201312月完成;

7.主持中国法学会课题《法律修辞在司法公信力提升中的作用研究》(CLS(2013)D105),20137月立项,201412月完成;

8.主持山东政法学院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及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2015F02Z),20151月立项,201510月完成;

9.主持司法部2014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国司法语境中的法律修辞问题研究》(14SFB3004),201412月立项,2017年9月完成。

主要研究成果

1.《排除任意解释的法律论证》(1/1),载《法律方法》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听众与论证》(1/1),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自由,必然受制于法律吗?》(1/1),载《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4.《共识与论证》(1/2),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佩雷尔曼修辞论证理论研究》(1/1),载《法律方法》第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参编《权利之学》,谢晖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法律论证的原则》(1/1),载《法律方法》第五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也谈立法原则》(1/2),载《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9.《法律关系及其逻辑模型的建构》(2/2),载《重庆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10.《法律论证中的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1/1),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11.《证明还是论证——兼论二者在法律论证中的关系》(1/1),载《东南学术》2007年第1期。

12.《作为立法者的法官》(2/2),载《山东审判》2007年第1期。

13.《法律论证中的融贯论——转型时期和谐理念的司法体现》(1/2),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14.《方法论视角的法律关系》(1/1),载《黄海学术论坛》第九辑,20079月版。

15.《卡多佐的实用主义真理观——读< 司法过程中的性质>》(1/1),载《河北法学》2007年第12期。

16.《从法律规范的可反驳性到法律知识的不确定性——法律论证中融贯论的必要性》(1/1),载《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第1期。

17.《佩策尼克的融贯性法律理论研究》(1/1),载《法律方法》第七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3月版。

18.《麦考密克论融贯》(1/1),载《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

19.《融贯论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1/1),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5期论点摘要摘录。

20.《融贯性论证的整体性面向》(1/1),载《政法论丛》2009年第2期,第72-78页。

21.《什么是有效的法律规范——法学中的融贯论》(1/1),载《法律方法》第八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2月版,第352-370页。

22.《融贯性的概念分析——与一致性相比较》(1/1),载《法律方法》第九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0月版,第123-135页。

23.专著:《法律论证的融贯性研究》(1/1),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8月版。

24.《法律解释的证立功能与司法能动主义》(1/1),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5.《整体性等于融贯性吗?——评德沃金法律理论中的融贯论》(1/2),载《法律方法》第十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6月版。

26.《融贯论下的命题之“真”——基于哲学史的考察》(1/1),载李玉福主编《中华法系的形与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7.《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内容的变迁:以三对概念的对比为线索》(1/1),载《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

28.《从法律本质到法律理解的本质:融贯真理观的必要性》(1/2),载《法律方法》第11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9.《法律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理念的反思》(1/1),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30.《解释能够保证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吗:传统法律解释观念反思》(1/1),载《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7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1.《司法修辞方法在社会正义实现中的作用》(1/1),载《法律科学》2012年第1期。

32.《法律修辞在中国兴起背景及其在司法中的作用》(1/2),载《政法论丛》2012年第4期。

33.《我国法院与媒体关系交恶的修辞学分析》(1/2),载《东方法学》2012年第5期。

34.《法律修辞如何在司法中发挥作用?》(1/1),载《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

35.《解决纠纷还是培养规则意识:法律修辞在司法中的作用定位》(1/1),载《法商研究》2013年第2期。

36.《传媒控制下的民意多元与失真及其对司法的影响》(1/1),载《法律方法》第十四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7.《司法调解中的法官修辞及其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1/1),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

38.《司法权力规范运行的关键是正当价值体系的构建》(1/1),载《法学》2014年第4期。

39.《当代西方法学中的融贯论》(1/2),载《法律方法》第十六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0.《案件事实的修辞建构》(1/2),载《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

41.《司法中的主体竞争及其意义》(1/1),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7年第6期全文转载。

42.侯学勇等:《中国司法语境中的法律修辞问题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43.《拉兹的裁判性融贯理论》(1/2),载陈金钊、谢晖主编《法律方法》23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版。

44.《法治建设与改革关系刍论:基于法治概念不断完善的视角》(1/1),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

45.《主体立场上的法律融贯与理性重构——基于巴尔金理论的理解》(1/1),载《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主要科研奖励


1.《法律论证中的证明思维和论证思维》(1/1),山东省第22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6月。

2.《融贯论在法律论证中的作用》(1/1),山东省第24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9月。

3.《简论法律解释的证立性质》(1/2),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首届“司法行为·东岳论坛”一等奖,2010年6月。

4.《法律论证的融贯性研究》(1/1),山东省第25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10月。

5.《法律修辞在司法过程中的作用》(1/1),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2012年8月。

6.《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内容的变迁:以三对概念的对比为线索》(1/1),山东省第2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年8月。

7.《司法修辞方法在社会正义实现中的作用》(1/1),山东省第28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年8月。

8.《法律解释方法的证立功能与司法能动主义》(1/1),第20次山东省法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9月。

9.《法律修辞在中国兴起的背景及其在司法审判中的作用》(1/2),第21次山东法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0.《解释能够保证法律规范的准确适用吗——传统法律解释观念反思》(1/1),山东省第29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8月。

11.《司法调解中的法官修辞及其在司法公信力提升中的作用》(1/1),山东省第30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6年10月。

12.《解决纠纷还是培养规则意识:法律修辞在司法中的作用定位》(1/1),山东省第31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年9月。

13.《司法中的主体竞争及其意义》(1/1),山东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811月。